用聲吶測量海底深度-什么是聲納回聲探測儀?
傳統底質聲納回聲探測儀: 早期回聲測深儀所使用的聲源大部份是12 kHz的聲波,在1960年代晚期時,發現3.5 kHz的聲波具有較大的穿透深度(20-110m),能顯示更深的沉積物聲波反射特征,并且可以清楚解析海底微地形(Damuth, 1980),因此相關儀器常稱為3.5kHz回聲測深儀。
一般的3.5 kHz聲納信號以脈動方式傳送3.5 kHz固定頻率的信號,其信號頻寬較窄(集中在3.5 kHz左右),在深水環境下以增加脈波長度方式提高信號強度時,但其解析度即受影響。
3.5 kHz聲納回聲儀的原理是由回聲儀發出電子脈衝,經由能量轉換器(transducter)轉換成短聲響(short-ping)
,頻率為仟赫范圍(一般為3.5 kHz)的聲波。此聲波在海床下巖層及沉積物中傳遞時,由于介質的不同,其聲波阻抗(acoustic impedance)產生變化,使得部份能量反射回來,再經由轉換器轉換成電子訊號,透過檢波放大,后由繪圖機繪制成回聲紀錄。
變頻聲納回聲探測儀: 變頻聲納回聲探測儀(Chirp Sonar)是一種提供高解析度的海床淺層影像的新技術,它有別于波墨電源(boomer)或者閃電震源(sparker)等儀器,沒有復反射的問題。這種全頻(Full-spectrum)的回聲探測儀的好處是解析度高,在理想的狀況解析度可以達到一公尺以下;另一個優點是在水深淺的時候,不會有復反射訊號造成的遮蔽效應。 變頻聲納回聲探測儀是以變頻的方式傳送電子脈衝,其信號傳送時頻率由低逐漸增高。一般可有2 kHz到4 kHz的頻寬(如從2 kHz到4 kHz或從1 kHz到5 kHz的變頻信號),而接收到的信號則需與原發射出的信號做互對比(correlation),以獲得高解析度的海底聲納回聲剖面。在水深較深處,Chirp聲納剖面比3.5 kHz聲納剖面有更深的穿透力與較佳的解析度。
后一篇文章:海葡萄為一種蕨藻-植物微生物等觀察生物顯微鏡 »前一篇文章:« 植物花蕊顯微結構和昆蟲細微結構特點觀察生物顯微鏡
tags:技術,生物顯微鏡,精密儀器,
本頁地址: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wz/942.html轉載注明本站地址: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 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
版權申明:Copyright2012- 2015 禁止拷貝復制本站的文字和圖片,本站所有版權由上海光學儀器廠丨生物顯微鏡分部所有- 生物顯微鏡專賣-上海光學儀器廠丨生物顯微鏡分部-本站地址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
百度統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