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不同研磨方法所得之不同粒徑大小的紅藜,探討對其機能性成分 (一般營養物質、色素及多酚化合物)、色澤品質及抗氧化力的影響。
并進一步探討在不同溫度及包裝貯藏方法之變化。后,由于紅藜之色素種類尚無資料,故本研究利用LC-MS鑑定其甜菜色素之種類,
并探討不同pH值對其色澤品質及抗氧化能力之影響。結果顯示,紅藜經奈米化后,以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(TEM) 觀察,平均粒徑約在75 nm以下,
確實有奈米之顆粒存在。且具有更豐富的物化成分,如色澤品質 (Aλmax、紅色度及彩度)、還原糖、水溶性固形物、可溶性蛋白質、胺基酸、微量礦物元素 (鈣、鐵、鎂及鋅等)
及甜菜色素與總酚含量等。粒徑愈小,所能被萃得的機能性成分愈高。此外,紅藜的FICA螯合亞鐵能力、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還原能力,也是以研磨粒徑愈小者,
抗氧化效果愈佳,推測可能因表面積增加而提高機能性成分之萃取所致。而在貯藏試驗時得知,隨著貯藏時間及溫度的增加,粒徑愈小,因其表面積增加,紅藜色素穩定性及抗氧化能力則愈低。
此由色素降解活化能,在IG (Intact granule)、MP (Microparticle) 及NP (Nanoparticle) 分別為4.05、3.84及2.37 kcal/mol,也可得到證實。包裝則以真空包裝并于低溫 (4℃) 下貯藏效果好,
可以使粒徑小者之色素及抗氧化力較具穩定性,延緩降解的現象。在紅藜色素鑑定及pH穩定性方面,臺灣藜鮮豔的紅色色澤主要來自于甜菜色素,
經HPLC分離純化及LC-MS鑑定后得知,其主要的甜菜色素種類是betanin (m/z為551)、isobetanin及amaranthin (m/z 為727) 與isoamaranthin。并在模擬系統中pH 5下,色澤呈現佳且抗氧化力強。
后一篇文章:掃瞄式電子顯微鏡分析膠體及覆鍍薄膜之表面微結構 »前一篇文章:« 使用螢光顯微鏡觀察胚胎生物顯微結構
tags:試驗,生物顯微鏡,精密儀器,
本頁地址: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wz/564.html轉載注明本站地址: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 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
版權申明:Copyright2012- 2015 禁止拷貝復制本站的文字和圖片,本站所有版權由上海光學儀器廠丨生物顯微鏡分部所有- 生物顯微鏡專賣-上海光學儀器廠丨生物顯微鏡分部-本站地址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
百度統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