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處理是減少顯微組織中存在的殘余奧氏體量的方法
從中間的顯微照片可以看到,當整個處理周期中僅以每小時0.14米.(3%)加氨時,殘余奧氏體量減少并由馬氏體所取代。通過氮的擴散.也就是在后的20%處理周期中停止加入11%氨,就可得到圖6-14右邊顯微照片所示的更加顯著減少的殘余奧氏體。 殘余奧氏體的影響在馬氏體顯微組織中的殘余奧氏體使硬度降低,因此許多碳氮共滲零件不希望有這種情況。在精密配合的裝配件中,殘余奧氏體在使用期間的轉變是有害的,隨著轉變而發生的體積增大可以使活動的零件彎曲或“卡死”。 淬火后的零件在一40~一100℃進行冷處理是減少顯微組織中存在的殘余奧氏體量的一種方法。通過比較圖6-15的兩張顯微照片可以看到冷處理的作用,兩者的組織都是馬氏體和完全分散的碳化物顆粒。8617鋼棒在845℃用8%丙烷和8%氨富化的吸熱式氣體氣氛中碳氮共滲4小時,然后直接淬入油中。在圖6-15上邊的組織是在150℃回火1.5小時的鋼棒組織;圖6-15下邊的組織則是鋼棒在150℃回火2小時之前先在一75℃進行冷處理獲得的。
后一篇文章:以粒子形態出現的固體物質造成普遍危害 »前一篇文章:« 生物顯微鏡氮與碳一起滲入表面層可使淬透性提高
tags:植物學,植物顯微鏡,光學,光學顯微鏡,生物,生物顯微鏡,組織學,細胞學,生物顯微鏡,精密儀器,
本頁地址: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wz/2137.html轉載注明本站地址: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 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
版權申明:Copyright2012- 2015 禁止拷貝復制本站的文字和圖片,本站所有版權由上海光學儀器廠丨生物顯微鏡分部所有- 生物顯微鏡專賣-上海光學儀器廠丨生物顯微鏡分部-本站地址http://www.threebear.com.cn/
百度統計: